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军事家。因为封地在申,也被称为申胥。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因太子建受费无极谗害而牵连,和其长子伍尚既伍子胥的哥哥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出逃,历经艰辛,几经生死辗转从楚国逃到吴国,在吴国期间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成为吴国重臣,辅佐吴王阖闾,励精图治,重农强兵,吴国逐渐强大,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春秋末期诸侯一霸。他也是今天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 伍子胥在吴国得到了重用,但他一直没有忘记父兄之仇,为争夺诸侯霸权,吴国也与楚国多次交战,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当时楚平王已死,愤怒的伍子胥掘开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对于讲求忠贞孝义的古人来说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行为骇人听闻,事大逆不道的。 展开剩余48%当初吴军攻破楚国时候,伍子胥曾经的好友申包胥逃到山中,就曾派人对子胥说:“您报仇的手段,太过分了吧!我听说,人多能战胜天,天也能毁灭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亲自拱手称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污辱死人,这难道不是违背天理到了极点了吗?”伍子胥不以为然,对来人说:“替我谢谢申包胥,就说我就像太阳快落山了,但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要倒行逆施。 对于伍子胥来说,鞭尸楚平王为父兄报了仇,泄了愤,得到自己的一个圆满。只是天道有轮回,天道在人心,天时人和则行事顺畅。鞭尸之前他的人生历经坎坷但总体却是一路上升的,危难当头总有人相助,可是楚战不久,吴王阖闾攻越兵败重伤死于携李。他力荐的新王夫差也与其日渐离心,渐行渐远,更是在会稽山之战关键时刻没有采纳伍子胥建议处死勾践,为吴国埋下大患。后来更是完全听信伯嚭,宠信西施,疏于朝政。并最终听信伯嚭的谗言,赐死伍子胥。更是因为伍子胥临终遗言触怒吴王夫差,死后尸体被夫差让人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不知所终,令人唏嘘。 天道轮回,有谁绕过,当初鞭尸楚平王,天下愕然,而他不以为然,但他的好运势好像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渐行渐薄,直至尸革钱塘江,当初他满腔的怨恨、太多的愁苦,无法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无法化解那深深的被误解、被背叛的恨意,那样偏激、偏执以致于非要撬开墓穴把仇人的尸首打的稀烂才能释放那满身的戾气,如果那时的他能预见多年后自己也尸身不得善终网络股票配资公司,子走他国的结局,会不会少一点偏激?多一点顺天而行,毕竟天时.地利.人和是万事之本,倒行逆施终难得善果。 发布于:天津市 |